枣庄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  >  真正的中国地:鲁南黄邱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真正的中国地:鲁南黄邱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023年01月26日 17:42   浏览:2996   来源:枣庄热线


鲁南苏北一带是一块非常神奇的土地,这里山水相依,盘龙卧虎,物产丰富;同时也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民风强悍,自古就有反侵略、反豪强的斗争精神。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并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1938年3月,日寇的铁蹄踏上了鲁南苏北的土地,从而城镇乡村燃起了抗战的熊熊烈火,运河两岸扬起了卫国的猎猎旗帜。


概括起来讲,鲁南苏北地区的抗战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国民党爱国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抗日,主要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为代表。发生于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大战一举歼灭侵华日军坂垣、矶谷两大师团11984人。第二种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开辟敌后战场,积极主动的开展对日游击作战,主要以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新四军峄滕铜邳总队、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铁道游击队、峄县支队等武装的抗战为代表。第三种是鲁南苏北民众的自发性抗日,他们多以抗敌卫国、保家护院、报复敌人、发展私人武装为目的,抗日带有明显的盲目性、短期性、随机性。


运河支队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根据地,概言之,这是革命斗争的需要,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众所周知,航天的飞机需要一个着陆的机场,大海航行的舰船需要一个避风的港湾,攀登珠峰的登山队员需要一个提供服务的大本营。同样道理,革命军队在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时局下,也需要一个相对平安稳定的“家”,这个家就是革命根据地。有了根据地,除了可以休整队伍、补充兵源、保障后勤外,关键是可以动员群众,团结群众,以便长期开展对敌人的游击战争。


运河支队成立于薛城附近的周营镇,却选定在台儿庄区西南部的黄丘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是有胡大勋、孙斌全等人的推荐。因为胡大勋曾住在黄邱山套西北出口处的唐庄村,孙斌全曾住在黄邱山套东北出口处的涧头集,他们对黄邱山套的风土人情比较了解,同时也打下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其次是由黄邱山套的特点所决定的。

分析黄邱山套,主要有“四区”的特点。一是山区。这里有大黑山、穆柯寨、双顶山、大伏山、龙门山、威武山、蝎子山、东崮山、聚钱山、库山等大小26个山头,群山连绵,形成了一个山套,俗称为“黄丘山套”,只有西南、东北两个较大的出口,易守难攻。历史上,宋代的穆桂英曾在此占山为王,清代的北汉王刘平曾在此屯兵安营。优良的山地防御和作战条件,又让运河支队选定了这个山区。二是边区。黄丘山区地处鲁南苏北交界,东北部是峄县,西北部是滕县,两南部是铜山县,东南部是邳县,具有“两省四县结合部”之说,管理上比较混乱,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被称为“八不管地区”。运河支队在此安家驻防,有利于利用边区的地缘关系和敌人的矛盾图生存、求发展。三是小区。黄丘山区东西狭长,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被誉为“一枪可打透的根据地”。山区内有大小20个自然村,18年行政村,有“十八黄丘套”之称。这18个行政村分别是黑山西、鹿家荒、山南头、张庄、磨石楼、岔椅子、黄丘、尤沃子、刘庄、谢庄、李庄、赵圩子、丁庄、张塘、蒋庄、崔庄、后楼、郑庄。另外2个自然村是邢庄、葫芦套。该山区人口不多,抗战时期约6000人。四是险区。黄丘山区地处敌占区的夹缝之内,西南部有徐州、贾汪之敌,西部有利国之敌,西北部有韩庄、张山子之敌,东北部有台儿庄、涧头集之敌,而且四面还有敌人修筑的雕堡、据点。因此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内。敌人经常组织力量围剿黄丘山区,妄图拔掉这个卧榻之侧的钉子,但我英勇的运河支队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虽处于险区,但一次又一次粉碎子数倍敌人的围剿。难怪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称颂运河支队是“在鬼子头上跳舞”。

黄丘山区抗日根据地虽然狭小,但自1940年至1945年,它为运河支队的抗日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教育干部。根据地实行的整党整风、审查干部、精兵简政、三三制政权等政策,培养锻炼了干部,净化了组织,统一了思想,增强了革命队伍的理想信念,加强了组织纪律性。比如1942年至1944年的整风运动,使干部中的个人主义、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盲目的山头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得到了克服,使运河支队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道路发展壮大。二是团结群众。根据地实行的拥政爱民、减租减息等政策,教育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在“支持抗日”和“促进生产”上都提高了积极性。根据地内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民兵队、儿童团。生龙活虎的群众组织和“比学赶超”的支前局面,使根据地各农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扩充兵源。运河支队需要壮大队伍,其兵源主要来自根据地老百姓的支持。


抗战时期,黄丘山区及周边游击区先后有4000多人参加了运河支队,丁庄村一次就有30多个热血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1944年冬季的参军运动,青壮年争相报名,出现了“父母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热烈场面,使运河支队各主力连队的兵员得到了有效补充。四是保障后勤。自古就有“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惯例,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这说明军队与人民群众配合的作用,也说明战争与后勤的关系。黄丘山区各村庄通过纳税、筹款、捐钱捐物,为运河支队的吃、穿、用、住提供了有力支持,18个村庄每年仅军粮一项就贡献10多万斤。根据地内还建有油坊、豆腐坊、被服厂、缝纫铺以及铁、木、石匠铺等,在抗战中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五是军工服务。根据地内建有兵工厂、机械修理厂、弹药厂等,为运河支队提供必要的军工服务。比如黄丘山区的兵工厂除了能制造步枪外,还能制造轻机枪,用以装备新建的武装力量。枪支的质量虽然较差,但在对伪军、土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作战中仍能发挥震撼作用。六是医疗救护。只要对敌作战,就会有伤亡。为此,运河支队和根据人民联合建立了医院、卫生室、担架队等,除少数重伤员要送往军区医院治疗外,其他伤病员都可在黄丘山区根据地内救治。总之,根据地的人民觉悟很高,积极支前,为抗战做出了很大贡献。当时在根据地群众中传唱着一支《劳军小调》(F调4/4):
我们的八路军啊,那可真正好,
八项注意件件能做到,都说他纪律好。
吃的是煎饼,铺的是秆草,
穿的衣服更是谈不到,冷热只一套。
为了求解放,为了把仇报,
英勇杀敌为国立功劳,把鬼子打跑了。
这支抗战歌曲充分表达了黄丘山区人民群众对运河支队的衷心拥护和热爱,同时也说明根据地人民对抗战胜利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以上只是粗浅地谈了运河支队的成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还未真正涉及运河支队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陈毅说:“运河支队可以写一部大书。”事实上就是这样,诸如运河支队灵活开展的杜庄守备战、常埠桥伏击战、周庄突袭战、贾汪夜袭战、朱阳沟反击战、弯槐树防御战、毛楼突围战、库山阵地战、三打扒头山、铁道破袭战、微山岛保卫战等,无不生动精彩,同时运河支队指战员报国赴死的场景也无不英勇壮烈,还有红色交通线的开辟、护送陈毅等中共领导人过运河、援助友军等,都值得大书特书,并在中华民族的革命斗争史册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作者  李振启)
头条号
枣庄热线
介绍
推荐头条